馬來西亞 不思議!!!
一、踏出去
這一切真的很不可思議,從纂寫CV、動機審查、SRB到真的踏出國,所有的一切都很不真實,一開始還覺得自己沒有這個能力,但真的很謝謝朋友的鼓勵,讓我有這個動力堅持下去。
從找form、寄信到面試成功就又花了兩個月,期間的英文書信往返真是考驗我的英文能力阿,面試也是如此,我覺得能力很重要,但態度更是成功的關鍵,我想是因為我的積極才讓我突破重重難關,並且踏上exchange之路,開始六個星期奇妙的異鄉生活。
二、新生活--Dasa Petaling與Ti-ratana
辣當然就會想要有飲料來配,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
因,總之馬來西亞的餐館都一定會有賣飲料,他們稱之為「涼水」,涼水的種類有好多,有就是草藥所熬煮的涼茶,也有薏米水、綠豆水等等,在異地感受不一樣的飲食文化,也是海外成長中最令人難忘的一環。
五、語言機器??!!
Dasa Petaling是個小鎮,只有一班公車可以進出這裡,除了公車這項交通工具,再來就只有計程車這項選擇了,因為無論是到最近的火車站或是地鐵站,都免不了得花上六七十塊台幣搭計程車,這裡似乎是個華人區,在這裡中文比英文好用,很多華人餐館,處處也可見簡體招牌,雖然腔調不一樣,有的時候我還是聽不懂他們說些甚麼,但總覺得,在外地還能說母語,實在是件幸福的事。
Ti-ratana 就在Dasa Petaling的一座小山丘上,它的全名是慈愛福利中心,是一個和尚所創辦的,因此也處處可見佛像與佛畫,小朋友們在晚間八點左右也會一起誦經,星期天會去Sunday school聽一些經典講讀。
Ti-ratana 收容了人口很多,依據年齡與性別分為三大棟,九歲以上的男生住一起,九歲以下男生與全部女生住同一棟,而未達學齡的則又是住在另一棟,另外還收容了一些老人,就住在辦公室的後面,總之一整座山頭全部都是福利中心。
是個頗大的機構,資源其實也很多,小朋友們用的吃的穿的都是別人所捐助的,一開始我以為這裡的孩童都是孤兒,但其實不是,他們都是因為父母離異或無力扶養,而被送到這裡,所以這裡並不是孤兒院,而是個收容中心。
三、可愛的一二年級們
我其實很不知道怎麼和小朋友們相處,這裡的孩子都好活潑,第一次看到我就問了我一大堆問題,讓我難以招架,而且老愛用一種老成的口吻和我說話,好像他們懂得比我多似的,讓我又好氣又好笑,因為這樣,有時有以向小朋友們說話那種幼稚的口吻,反而讓他們不領情,但慢慢相處後,就懂得如何「應付」他們了,平常聊天玩耍時,可以是朋友的相處模式,大家說說話肆無忌憚,但一旦開始寫作業,我們就得像老師和學生,他們不許胡鬧,雖然他們常常打破規矩,而我又總是投降,幸好,此時扮黑臉的阿姨就會出現,適時地控制了他們,否則真的會不知道怎麼辦才好,唉!這些小大人又可愛又可惡,讓人又愛又恨阿!
這兩個三年級的女生,明明長的十分的可愛,但調皮起來簡直是兩隻小惡魔,偏偏常常要我教她們寫功課,一題一題引導她寫,而她也一點一滴地失去耐心,然後就開始頑皮搗蛋了,時不時地拉我頭髮,掐我手,就算板起面孔兇她們,似乎還是一點也起不了作用但是這樣兩個小惡魔,在我要離開時,居然向我要電話,讓我莫名感動,小孩就是小孩子呀!表面上如此欺負我,也許其實是喜歡我的,拍下了她們的照片,可愛的模樣十在是難以聯想她們調皮的時候阿!
在我要離開的時候,好幾個一二年級的小朋友還一直問我我真的要走了嗎?讓我好捨不得,因為,我是那麼的喜歡他們阿!
四、涼水&辣!!!!!
去之前,就已經有耳聞馬來西亞的食物是辣死人不償命的,但都已經來到了這個國家,不嚐點簡直是對不起自己,要也得是自己被辣過才行,因為看了旅遊書介紹,「Nasi Lamark」椰漿飯,就成了我嚐辣的第一目標,椰漿飯是道地的美食,份量不多,就是以椰漿燉煮的飯,再加上辣醬和一樣炒得很辣的小魚乾,以及幾片瓠瓜,真的很香,椰漿味很濃,但辣得我像是要噴火似的,眼淚都流出來了,但嚐到了這道地滋味,一切都值得,在這之後,我也嘗過印度咖哩,綠的黃的,嚐起來沒有不同,共同點就是辣阿!
辣當然就會想要有飲料來配,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
因,總之馬來西亞的餐館都一定會有賣飲料,他們稱之為「涼水」,涼水的種類有好多,有就是草藥所熬煮的涼茶,也有薏米水、綠豆水等等,在異地感受不一樣的飲食文化,也是海外成長中最令人難忘的一環。
五、語言機器??!!
在我看來,在馬來西亞人生活的所有幾乎都可以稱得上是語言機器,因為大部分的他們,不只會說馬來語,還精通英文,也許這只是因為受過英國殖民的關係,但華人就厲害了阿,中文不用說,他們還會廣東話、福建話等等方言,就曾經在路邊看小販,中文說著說著就轉了馬來話,接著再對旁邊大聲吆喝廣東話,看在眼裡時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阿!
從很多地方可以感受到馬來西亞是個多語言的國度,許多招牌告示,都會有馬來文、英文以及中文,而電視呢,有些台都是馬來話,而有些則是中文發音配上馬來字幕,但如果是英文發音,就甚麼字幕都沒有了,總之,電視節目滿足所有語言的人呢!
六、穆斯林
除了認識了好幾個中國人外,我也認識了一個巴基斯坦男生,Jawad,和一個印尼女生,Anita,他們兩個的共同點就是都是穆斯林,我得承認,雖然曾經從課本上學過,也從電視上看過,但還是對伊斯蘭不太了解,甚至,不得不說在電視媒體的影響下,有點偏見,但認識了他們後,才放下偏見,真正的了解了伊斯蘭教。
他們最讓我感受到伊斯蘭教義的時候,就是齋戒時,天亮他們就禁食,直到日落才又可以開始進食,因此有次我在半夜起床,看到Jawad才剛回來,嚇了我一跳,原來他是趕在天亮前進食,而Anita也是,一起出去玩總是只能看著我們享用美食,連水也不能喝,這是多麼的痛苦阿!真的令我很佩服阿!
另外讓我驚訝的便是Anita 每天都要祈禱五次這件事,她會在地板鋪上一件毯子,並且套上白袍和頭巾,然後才開始祈禱,雖然心裡曾暗暗的覺得怎麼這麼麻煩,但仔細想想,這就是一種虔誠的表現阿,而且每個教都有其特殊的儀式,也許我們初一十五每逢佳節都要準備四果祭拜,對他們而言也很怪也說不定,總之見識到了另一個與我們截然不同的宗教,讓我懂得更尊重不同的宗教與文化。
七、成長與改變
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六周,也讓我更加獨立,自己一個人得學著記路,因為沒有誰可以依賴,在國外,自己要有應變能力,這些都是這次經驗給我的體悟。
此外,走出台灣,我也增進了自己的視野,以為東南亞就比我們落後,其實不然,在馬來西亞,一個郊區的購物中心,混和兩個百貨公司與IKEL,大的會讓人在裡面迷路,由此可見其內需之龐大,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了,這些都是以前我不曾見的阿!
出國前所立下的三個期許:增進英文能力,不要再害怕presentation,以及學習獨立,第一及第二個,我覺得完成率百分之六十,因為我的英文還是很破,但我覺得講英文已經不那麼可怕了,而見大家面前說話我也還是會緊張,但已經有幾次經驗,我相信我會進步的,至於第三個,我可以很有信心的說,我百分之百的完成了,因為我完成了這個海外成長計劃,還帶著滿滿的回憶以及我所學到的能力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